政治必修4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
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04osdzd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
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
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易混易错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错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存在是可以脱离社会意识而单独存在的。而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所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可以分割。
2.社会意识、价值观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错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同步变化。
错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同步变化。
4.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错误。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且适应这个经济基础,那么,不但不会推动生产力发展,还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5.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错误。因为: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目的。
习 题 精 练
1.广大新闻工作者响应中央号召,积极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集中推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唯一途径
C.新闻报道引导和决定社会发展变化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解析:B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C说法错误,新闻报道引导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变化。D说法错误,有些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有些是歪曲反映。本题应选A项。
2.尼采所鼓吹的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下列对尼采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超人说”认为“超人”是社会的主体 ②“超人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③“超人说”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④“超人说”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超人说”认为“超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①③④当选。
3.某网站整理了一份“老提案、老议案”的名单:全国政协委员、北航原校长沈士团曾连续10年提教育经费支出应占GDP 4%;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连续8年建言公车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律师韩德云连续7年提官员财产公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博导蒋洪连续5年提阳光财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商联副会长王超斌5次提交垄断企业改革提案……如今,这些执著的坚持有些终于成为了现实。材料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杰出人物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中的代表委员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代表人民发出改革的声音,因此材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应选D项。
4.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
B.社会历史发展――→依靠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依靠 实践
C.社会实践――→推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反作用阶级斗争解决方式反作用改革
解析: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D错误。应选。
5.李大钊曾经说过,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上述材料反映了( )
A.阶级是人类社会一种永恒的现象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阶级分析法是矛盾观点在阶级社会中的运用
解析:“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反映了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故选B。AC本身错误,不选。D与题意不符,不选。
6.原生态民歌,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民、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愈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可见( )
A.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离开领袖人物,但不能离开人民群众
B.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C.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
D.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原生态民歌直接由人民群众创造,故选D;社会的发展进步也需要领袖人物,A排除;B、C不为材料所体现。
7.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某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多市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本省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该省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的必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首先,通过审设问,我们已经明确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且题目要求我们回答出该省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的原因所在。其次,我们要联系教材知识,找出与该省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相匹配的考点内容。由此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正确的决策。(3分)
(2)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这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深化对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3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真听取群众建议,是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是该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重要保证。(3分)
(4)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认真听取群众建议,反映人民愿望,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及其要求: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本课哲学原理运用,高考例题解析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及下载完整全册word试卷教案及PPT课件